《寒戰》被譽為《無間道》之後,最精采的警匪片,也是2012年的香港票房冠軍。雖然這是一部警匪片,但其實最精采的部分並非裡面的槍戰或煙花秀,而是裡面一個又一個的對立場面。
感謝Alex的規劃和Jennifer的安排,在4/21能讓我們一群人觀賞《寒戰》這部電影。讓我能夠重新再看一次這部電影,重新體會裡面的場面。
有道理就要聽嗎?
「為什麼你都不講道理呢?」
這應該是對立過程常出現的OS,但捫心自問,常你遇到衝突發生的時候,比較多的情形,是因為對方比較有道理而聽對方的呢?還是,心理雖然覺得對方比較有道理,但就是不妥協呢?
如果你的答案也是後者的話,那為什麼你覺得對方一定要聽你的道理呢?這時候硬要對方接受你的道理的話,只會淪為意氣之爭。
更何況,每個人在當下身處的角度不同,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。
在《再也沒有難談的事》這本書就有提到,為什麼彼此看到的世界不一樣,以致對同一事件,有各自的解讀,形成不同的故事。可能是因為以下原因:(p52 ~ 59)
- 每個人掌握的資訊不同
- 每個人注意到的事物不同
- 自己最瞭解自己
- 每個人的詮釋不同
- 每個人都受到過去的經驗的影響
- 每個人應用的潛規則不同
最後,各自的結論都對自己有利。
如果對方不跟你講道理呢?
另一種常遇到的狀況是,對方利用衝突,來強迫你接受他的方案。如果你要跟對方硬碰硬,你碰得贏嗎?如果碰不贏,你有別的方法嗎?硬碰硬是一種選擇,當選擇這個方法的時候,必須先有想達到的目標,也要有萬一失敗的備案。
如果每次對立的過程,都只能硬碰硬的話,那要仔細想想,到底是不想和對方談,還是不會談?
他聲稱的 = 他想要的 = 他需要的 ?
在《FBI談判協商術》裡有提到海地綁架案例,原本綁匪要求15萬美金贖金,談判團隊最後的成交金額為4751美金,這落差就在於團隊看穿了綁匪的真正需求,他們只是想要週末開派對的錢而已。 (p183~225)
在醫療的場合,想遇到病人或家屬來盧想要某些檢查或治療,而醫師覺得不需要。或反過來,醫師認為需要,而病人或家屬不想要。這時候,該做的不是繼續放任衝突升溫,而是偠先瞭解對方內心真正的想法,知道對方想要的,再導向對方需要的,衝突就能被化解。
在上完電影二班之後,回到醫院設計出OSCE教案,讓住院醫師學習這種技巧。很高興的是,在上完的隔天,學弟就利用這種方法,成功讓不需要住院的病人很開心的回家了。
適時尋找外部力量
《寒戰》一片中,郭富城飾演的劉傑輝,曾三次利用外部力量來突破僵局。
- 利用保安局長來查李文彬父子
- 利用警務處處長取得指揮權
- 利用ICAC作外部調查
當僵局無法突破時,可以適時尋找外部力量。要尋求外部力量時,要明白點出風險,並且給予對方一個幫助的理由。
PS: 就是要想辦法放華仔
總結:
就算是同一部電影、同一個地方、同一個講師,但每個人的心得都不一樣。同一事件,以不同身份處在不同角度,所看到的事實也會不一樣,先瞭解對方的需求,才能夠繼續的一談就贏。
PS 1:除了寒戰之外,《無間道》我也很喜歡。尤其是第二集,吳鎮宇飾演的倪永考,沈穩內儉,一開始被認為只是會唸書而被大家看不起,但他在父親過世後,利用黑幫四大頭馬的內部矛盾,坐穩父親留下來的位置。
PS 2:便當真的很好吃,感謝Jennifer
留言
張貼留言